奋进27载,龙岗不断书写高质量发展实践篇章。
开栏语
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,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、开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关键之年。作为深圳的人口大区、行政大区、产业大区、创新大区,建区27年来,在历届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龙岗全区人民团结一心、开拓进取、对标最优、奋力争先,为特区发展不断贡献“龙岗力量”。
27年来,龙岗区经济社会飞速发展,一个个发展成就凝聚成一组组令人惊叹的数字。本报今起推出“献礼特区40年龙岗腾飞铸辉煌”系列报道,全面呈现龙岗建区以来的非凡历程。
一步一个脚印,几年一个跨越。
27年前,依靠简单的资金、土地、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密集投入,龙岗开启了工业化进程。如今,ICT(信息通信技术)产业规模亚洲领先,5G研发国际一流,成为全球产业高地,更跃居全国工业百强区榜首;27年前,龙岗科技创新“一穷二白”,如今,全区高新技术产值突破9500亿元,“鲲鹏”展翅高飞,“鸿蒙”开天辟地,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更是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,并成功跻身“中国创新百强区”前五,创新已经成为龙岗的“代言人”和新常态;27年前,政策体系、产业链条并不完善,如今,完备的产业体系已然成型,环环相扣,全面升级,换挡提速,高质量之路正越走越稳。
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龙岗决心紧紧抓住“双区驱动”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,敢想敢干,深入实施“双核引领、多轮驱动”战略,继续书写属于龙岗的新传奇。
“三大步”跨越见证发展传奇
1993年,龙岗区正式成立,越来越多的港资、台资和外资企业纷纷相中这块宝地,催生了大量“三来一补”企业,龙岗的产业开始“由小到大”。
李振声是南塑建材塑胶制品(深圳)有限公司的总经理,从1985年开始,他就跟随父亲从香港来到深圳,寻找发展机遇。1993年,他选择平湖作为公司的新起点。“那时候,公司就建在一片杂草丛生的空地上,交通也很不方便。”面对困难,李振声不但没有退缩,反而信心满满,“一方面,当时龙岗正处在工业化初期,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是最大的优势,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。另一方面,当地政府部门积极作为,不仅安排专人对接,宣讲相关政策,还帮企业‘跑腿’,解决了不少问题。”如今,该公司已经成为行业标杆。
实际上,即便是简单的规模扩张之路,龙岗人也精益求精,力争引进档次高、效益好的“三资”“三来一补”企业。至1997年,龙岗的“三来一补”企业发展达到顶峰状态,规模高达3700家,实现了龙岗工业“由小到大”的实质性转变,引领龙岗顺利步入工业化阶段。港资龙岗鸿名制品厂年产值达4亿多美元,带动上下游企业400多家,成为龙岗利用“三来一补”企业做大自身产业规模的典型见证。当时,龙岗镇村集体每年“三来一补”工缴费约10亿元,工业厂房、生活配套服务收入约10亿元。这20亿元的集体、个人收入,使得龙岗10多万村民迅速富裕起来。
走好、走稳了产业发展的第一步,龙岗产业开始迈入“由大到高”的阶段。1998年,龙岗区制订《关于进一步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若干规定》,在资金、技术、人才、税收、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,从此,以民科企业为突破口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重点扶持,迅速发展。“2003年是龙岗产业‘由大到高’的标志年份,当年,全区民营企业总数近5000家,其税收所占比重首次超过50%,涌现出一批产值超亿元、超10亿元的民营高科技企业。”龙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产业“由大到高”后,龙岗人依然清醒地认识到自身产业结构的薄弱之处,主要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、层次不高,尚未具备国际竞争力。2003年起,龙岗不断提升其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与创新层次,实施国际化战略,实现产业“由高到强”的质变跃升,担负起中国制造参与国际竞争的“国家队”使命。如今,华为、比亚迪早已家喻户晓,并形成了具有显著优势的ICT(信息通信技术)、AIoT(人工智能物联网)、电子元器件、绿色能源、生命科学、军民融合、创意生活七大产业集群。
创新聚力引来“源头活水”
一个地区发展水平如何?经济数据是硬指标。统计数据显示,1993年,龙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.18亿元(数据含大鹏新区和坪山区),到2019年,龙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85.78亿元,27年增长约88.8倍;1993年,龙岗三次产业之比为11.4:56.9:31.7(数据含大鹏新区和坪山区),到2019年,龙岗三次产业之比变成了0.02:71.73:28.26,工业成为绝对的主角。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方面,到2016年,龙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,成为全市仅有的达2000亿元以上的区。2019年,龙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2879亿元;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9500亿元,增长15%,占工业总产值的82.4%;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14家,总量达2215家。
2019年,龙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9500亿元,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2.4%。
亮眼数据的背后,是创新带来的“核聚变”。
今年4月10日,作为龙岗区首批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的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迎来了三周岁生日。该院执行院长黄宪达说,研究院拥有50多人的高水平团队,产生系列科研成果,未来,越多越多创新成果将被打上龙岗烙印。近年来,创新平台加速集聚龙岗,目前,国家级集成电路测试验证中心落户龙岗,深圳龙岗智能视听研究院获批省制造业创新中心,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、大数据研究院入选深圳市十大基础研究机构,创新平台达195家。
全球首个生物工程角膜、全球首个泊车机器人、全球最薄彩色柔性显示屏……这些尖端产品都出自龙岗企业,其中很多都已成长为业内的佼佼者,还经常代表龙岗参与国际竞争,进一步擦亮创新龙岗的招牌。众所周知,创新的核心是人才,截至2019年,龙岗拥有省、市创新创业团队累计44个,总量全市第二。龙岗还着力人才的本土培养,其发力点就是被称为“智核”的深圳国际大学园。
提及创新,还有个因素不容忽视: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。从全球范围来看,当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%时,就意味着比较高的科技创新投入,不少发达国家都低于4%,而龙岗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常年维持在10%以上,创新活力显而易见。龙岗专利申请量常年保持在全市前列,仅2019年,全区申请量超过3.3万件,排名全市第三,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市1/3,成功跻身“中国创新百强区”前五,还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、专利奖20项,其中国家级5项。
完善产业链条释放龙岗优势
提到手机,你会想到哪些品牌?苹果、华为还是三星?其实,市面上多数手机的芯片、镜头、主板等模块制造都采用了深圳先进微生产的精密设备。“公司就在宝龙科技城,选择这里也是经过仔细考虑的。”雷国辉是深圳先进微的总经理,他说,“在宝龙科技城,电子信息、新能源、生物医药、智能制造等产业纷纷抢滩登陆,形成聚合效应,对企业有很强的吸附力。在园区内,很多公司互为供货商,既不愁材料供应,也能就近销售产品。另外,园区从诞生之日起就围绕产业大做文章,形成了稳定的外部环境。”
这是龙岗强大完善产业链条最真实的写照,有了这个链条,龙岗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在不断释放。
以ICT产业为例。目前,龙岗是亚太地区ICT产业中枢,即ICT技术研发中心、生产示范中心和供应链管理中心,集聚了亚太地区第一大网通设备制造商和第一大服务器品牌商华为、第二大移动终端品牌商华为终端、第一大移动终端玻璃盖板制造商伯恩光学、第一大移动终端外壳制造商比亚迪精密、第三大移动终端精密小件制造商领益科技、第一大专网通信设备制造商海能达等一批行业巨头,从芯片设计、通信软件开发与测试、光纤及信号传输装置、移动终端应用软件、云服务等,每个细分行业都有至少两家规模以上企业在龙岗经营。“只要你需要,一个电话,几分钟内就可以找到配套的材料,实现‘家门口’采购,从而培育和形成了一批上下游关联产业,链条被拉长和丰富,最终成为龙岗优势。”龙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在业界,“从0到1”泛指新技术的诞生,它可以来自高校实验室,可以是企业,也可以是各类创新平台。然而,如何“从1到N”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招,因为它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,最终形成产业集聚。对此,龙岗区决定把技术“搬上”互联网,成功打造龙岗区技术转移促进中心平台,实现全流程网上技术交易。截至目前,该中心已整合科技成果超31万条,技术专家13000多位,链接各类科研院所1300多家,累计服务企业2万多家,交易金额达8.51亿元。
勇立潮头“叩开”未来之门
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,还需要紧紧抓住新技术、新机遇,需要做好转型升级这道考题,更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撑。面对重重挑战,龙岗敢于立在“潮头”,未来之门正徐徐打开。
2020年6月28日,龙岗区以宏基站总量、宏基站完成率、基站总量、基站完成率全市4项第一的成绩超额完成任务,实现全区5G网络全覆盖。
当下,5G技术炙手可热,也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,龙岗自然不会错过这个发展良机。6月28日,龙岗区顺利完成10346个5G基站(其中宏基站8084个)建设,以宏基站总量、宏基站完成率、基站总量、基站完成率全市四项第一的成绩超额完成任务,实现全区5G网络全覆盖。与此同时,龙岗积极响应深圳打造世界级5G产业标杆城市、引领世界科技革命潮流的号召,调动政府、企业、运营商、高校等各方面力量,为5G寻找更多用武之地。当前,深圳5G+工程研究中心、5G超高清视频应用研究与产业化项目、5G+8K超高清智能显示终端工程研究中心、玻璃幕墙自主移动作业机器人产业化项目、5G毫米波滤波器产业化项目等产业项目,正加快推进相关应用全面落地。其中,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、坂田街道牵头负责的“5G毫米波滤波器产业化项目”,目前已完成产业化项目,等待市发改委验收。“5G的生命力在于应用。龙岗区正加快推进5G在工业互联网、医疗健康、车联网、AR/VR等垂直行业领域的融合应用,切实发挥新型基础设施‘一业带百业’的作用,培育新动能,切实赋能降耗。”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5G加速推进,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,有关龙岗升级改造的大戏也在持续上演。“园区之前就是个老旧厂房,跟高新技术沾不上边,更别提高质量发展了。如今,这里已经累计培育孵化84家国高企业,开创了深圳建市以来单一园区培育、孵化、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速度最快、数量最多、质量最好的历史纪录。”宋俊平是大运软件小镇的主要负责人,他见证了园区从低效能的厂区成为龙岗科技企业孵化的“高产田”,“当前,入园企业拥有各类知识专利超过一万项,还引入了11家孵化器,打造了孵化器集群,还把政务、法律、金融等服务直接带入园区,让企业在‘家门口’就能畅享相关服务。”
在龙岗,制定出台的产业政策从来不会让你失望。一方面,设立了每年规模不少于11亿元的经济与科技发展专项资金,全方位支持企业技术研发和做强做大,扶持范围覆盖工业和服务业、金融业、科技创新、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、质量发展共10个领域。同时,深入推进“龙腾计划”、“中坚企业培育计划”以及“深龙英才”等计划,为壮大龙岗产业不断加码。另外,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,实现114个政务服务事项“秒批”,积极营造优良营商环境。
“4+9”重点区域做足空间保障
今年5月,位于宝龙新能源产业基地内的三宗行政划拨用地成了“香饽饽”,不仅是因为这是深圳市首批工业保障房项目之一,最鲜明的特点是,通过预招商为特定产业领域企业提供定制化、个性化、精品化一站式空间载体方案,从而有效缓解企业对高标准制造业用房的需求,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,让企业在龙岗长期安心发展。消息一经发布,引起了强烈反响,预订率近200%,显然,发展保障空间仍是众多企业关注的核心,火爆的程度恰巧说明龙岗的强大吸引力。
经过27年发展,龙岗始终大步向前,发展空间则变得越发珍贵,如何下好空间这盘棋,直接关系到能否继续稳步发展的大局。所以,一直以来,龙岗就在发展空间上下足工夫,2013年7月,龙岗开启重点区域统筹规划开发工作,高标准规划建设坂雪岗科技城、大运新城、国际低碳城、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、宝龙科技城和阿波罗未来产业城,简称为“4+2”重点区域,一举成为引领龙岗发展的先行示范区和重要增长极。2019年,重点区域版图扩大,新增东部高铁新城、布吉新城、云创小镇、甘坑新镇、龙西-五联片区、盛平-龙园片区、横岗南片区共7个“区级重点区域”,构建11个街道均有引擎、全区多点协同“多轮驱动”的“4+9”重点区域发展新格局。“4+9”重点区域总规划面积186.74平方公里,占龙岗区总面积的48%,共规划产业用地3284.26公顷,规划产业用房10124.84万平方米,重点区域产业基础雄厚,产业空间充足,能为龙岗发展实体经济提供广阔、厚实的空间保障。
打开地图,11个重点区域好比一颗颗亮眼的珍珠,镶嵌在龙岗这片热土上,仔细对比,这些区域又各有特点,发展潜力巨大。总面积为28.51平方公里的坂雪岗科技城以产业跨界融合和智能化发展为主攻方向,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策源地,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础设施、核心设备、智能终端、关键零部件、高端软件、多元场景应用贯通的完整产业链,重点发展ICT、轻污染电子元器件、创意生活产业;宝龙科技城总面积10.55平方公里,是国家级深圳高新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,重点发展新材料、新能源、生命科学产业,其中可直接供地达到95.56公顷,是龙岗区引进重大产业项目的重要空间载体;大运新城拟扩容后将增至26.29平方公里,是活力迸发、产城深度融合的“城市新客厅”,正重点发展高端核心商务、区域性总部经济、AIOT产业……(记者 沈荣/文 张臻斐/图)